任何事物都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杂技作为一门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在继承丰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呈现出新的时代气息和艺术风格,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下面河南杂技学校老师就要跟大家谈谈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任何事物都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杂技作为一门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在继承丰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呈现出新的时代气息和艺术风格,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下面河南杂技学校老师就要跟大家谈谈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汉朝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朝代,汉代第五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特别喜欢杂技艺术。《史记·大宛列传》说,汉武帝为了夸扬国家的富庶广大,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召集了许多外国来客,布置了酒池肉林,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和赏赐典礼。在宴会进行中,演出了空前盛大的杂技乐舞节目。
汉代是中土与西域甚至西方国家进行幻术艺术交流的时代。当时中国本土的幻术有两大类别,一是由皇家和贵戚支持的大型幻术表演,多以巨大的道具装置和众多演职员共同的表演,如汉武帝的角抵大会中的“鱼龙曼衍”,实际是两个相连接而演出的大型幻术。
唐朝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较发达的时期,乐舞杂技艺术是空前繁盛的,唐代诗人墨客不少人吟咏过杂技艺术。唐代杂技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而美艳动人的女杂技艺人。唐代杂技将多种技巧糅和在一起,充分展示杂技超凡入圣、人所难能的特点。
宋朝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都市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强大的时代,像汉、唐那样以皇室和国家组织的大型杂技百戏演出已经少见,相反在繁荣的城市,如北宋的首都汴梁、南宋的首都临安都有各种街坊、市场的演出场所,当时称瓦子乐棚。杂技、舞蹈、武艺、说唱各种形体表演艺术,同场献艺、互相观摩,无疑对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元朝
元代(公元1206——1368年)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大帝国,它虽然统一中国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但对中国各民族的艺术交流,却产生了有力影响。中华艺术史上的奇葩––元杂剧,就是在元代鼎盛成熟起来。“杂剧”所以有此名称,研究者认为,就是因为当时的戏剧艺人和杂技艺人同场献艺,在戏剧演出中吸收或穿插不少杂技演出的原因。
杂技艺术的本体论包括三个要素:技能、道具和形状。现代杂技走向舞台,从传统的以炫目技术为中心的新型综合艺术模式,发展成为以技能为核心,融合其他姐妹艺术的新型综合艺术模式,意义丰富,离不开杂技三要素的创新和创造。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杂技改变了粗糙简单的表演形式,逐渐优雅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杂技尊重艺术发展的规律“技”勇于创新,力求新颖独特。
从技能的提升到道具的创造和创新,以惊喜和困难为特征的杂技造型更具艺术性,舞台呈现更具美感。河南杂技学校老师认为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在技术难度、道具研发、造型艺术等方面攀登高峰,中国杂技之花在艺术百花园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河南杂技学校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干货分享,希望可以给有需要的朋友带来一定的帮助。关注小编,下期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