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的生动形象在中国古代器物中经常可见到,画家也乐于将其作为绘画的重要内容。这几件文物,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杂技状况,又说明了杂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下面就让河南杂技学校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杂技的生动形象在中国古代器物中经常可见到,画家也乐于将其作为绘画的重要内容。这几件文物,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杂技状况,又说明了杂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下面就让河南杂技学校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汉平索车骑游画。
河南杂技学校老师表示杂技是一种具有极其悠久历史、内容丰富的表演艺术,其核心内容是人体杂技。技巧是中国人喜爱的一门艺术形式。这是人们普遍劳动和生活的直接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二、汉平索戏车骑游画像砖(局部)
“杂技”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源自劳动技能的艺术化、原始畜牧的精炼──最早的驯兽节目、武艺的超常表演、部落战争的遗迹(如原始时代的蚩尤戏)、巫术的变幻神奇、原始乐舞等。这就是杂技产生的根源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兼并激烈,群雄争霸,相互扶植。当然,这些士子中也有口技,用来出谋划策、口若悬河的说客,但他们更多的是身怀奇技或勇猛过人的大力士。这就成了杂技的萌芽。
三、汉乐舞陶瓷彩绘陶俑出土济南市博物馆。
在两汉广为流传的各种竞技,如杂耍、幻术、乐舞、小戏、兽戏等,统称为“汉代百戏”。那时候,并没有“两汉百戏”的称呼,但多是沿袭秦朝的称法,叫“角抵”。“两汉百戏”是东汉以后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统称。因为百戏实际上是以杂技为主的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组合,所以后人也习惯于将百戏视为当今杂技的先驱。
四、汉代乐舞百戏图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
把民间工艺集中到京城,作为宫廷娱乐活动的一部分,秦王朝大量的民间工艺艺术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技艺的发展。百戏真正的繁荣,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还专门设置统管宫廷宴会上表演的倡优伎乐——乐府。《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每破诸侯,秦就放他的宫室,作为它的朝臣,作为它的朝臣,以充入其宫。以咸阳为例,“群贤毕至,群贤毕至;钟鼓之乐,流尽无穷”。
丝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西方各国使节纷至沓来,带来了西方的幻术和方物,极大地丰富了百戏的内容,并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推陈出新,使汉代百戏的演出更加丰富多彩。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数年的大动荡与民族文化大融合之后,随着隋代统一中国,杂技艺术已极其成熟,到唐代已成为宫廷与民间的艺术。唐朝杂技是多种技巧的综合运用,充分展现了人与神、人与物的完美结合。
以上是河南杂技学校老师对于各个时代杂技的介绍,大家了解了吗?如果学习更多杂技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小编哦!下期内容更精彩。